2022年教師招聘考試每日一練182期答案
來源:中公教師招聘考試網 發布時間:2022-09-23 14:21:57
教師招聘信息匯總 | ||
---|---|---|
教師招聘公告信息匯總 | 教招考試題庫 | 教師招聘考情及新手指導 |
教招備考0元學 | D類備考0元學 | 特崗備考0元學 |
1.【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德育模式。德育模式有認知模式、體諒模式、價值澄清模式、社會模仿模式、集體教育模式。
選項A,認知模式主要主張:當代教育理論中流行最為廣泛,占據主導地位的德育學說。它假定人的道德判斷力按照一定的階段和順序從低到高發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進兒童道德判斷力的發展及其與行為的發生。
選項B,體諒模式主張把道德情感的培養置于中心地位,假定與人友好相處是人類的基本需要,滿足這種需要是教育的職責,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學生的人際意識和社會意識,引導學生學會關心,學會體諒。
選項C,價值澄清模式主要主張價值澄清學派認為,當代社會根本不存在一套公認的道德原則或價值觀可傳遞給兒童,當代兒童生活在價值觀日益多元化且相互沖突的世界,在每一個轉折關頭或處理每件事務時,都面臨選擇。選擇時人們都依據自己的價值觀,但人們常常不清楚所持的價值觀到底是什么就已做出了選擇。
選項D,社會學習模式主要主張該理論強調觀察學習是行為獲得的基本學習方法,通過觀察、模仿,再經認知過程進而形成人的復雜行為;注重強化的學習意義,利用外部直接強化和替代性強化和自我內在強化的交互作用,使學生提高學習效果;強調建立起有利于學習的道德環境和心理調節機制。教師應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自信心、道德品質和健全的情感等促進自我期望的發展,形成良好的人生心態。
因此選B。
2.【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德育模式相關內容。
A體諒模式主張將道德情感的培養置于中心地位,通過創設情境、角色扮演等多種方式讓學生與人友好相處,學會關心體諒他人。
B價值澄清模式認為當今世界根本不存在一套公認的道德原則和價值觀可以傳遞給學生,教育的目的不是施加給兒童價值觀,而是幫助他們選擇或者澄清自己已有的價值觀,并把他們公諸于世,付諸行動。
C選項社會學習模式主要主張需要通過觀察他人在相同環境中的行為,從他人行為獲得強化的觀察中進行體驗學習,所以建立在替代基礎上的觀察學習是人類學習的重要形式,是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
D選項道德認知發展模式是以皮亞杰和科爾伯格為代表的,認為人的道德判斷力是按照一定的階段和順序從低到高進行發展的。德育的目的在于促進兒童道德判斷力的發展。
因此根據題干的描述可知考查的是社會學習模式,因此答案選C。
3.【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德育模式。
選項A,價值澄清學派認為,當代社會根本不存在一套公認的道德原則或價值觀可傳遞給兒童,當代兒童生活在價值觀日益多元化且相互沖突的世界,在每一個轉折關頭或處理每件事務時,都面臨選擇。選擇時人們都依據自己的價值觀,但人們常常不清楚所持的價值觀到底是什么就已做出了選擇。因此,要創造條件,利用一切有效途徑和方法幫助青少年澄清他們選擇時所依據的內心價值觀,并把其公諸于眾,這對他們進行正確選擇,并付諸行動是有意義的。
選項B,體諒或學會關心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于70年代,為英國學校德育學家彼得•麥克費爾和他的同事所創,風靡于英國和北美。體諒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養置于中心地位。
選項C,社會學習模式,該理論強調觀察學習是行為獲得的基本學習方法,通過觀察、模仿,再經認知過程進而形成人的復雜行為;注重強化的學習意義,利用外部直接強化和替代性強化和自我內在強化的交互作用,使學生提高學習效果;強調建立起有利于學習的道德環境和心理調節機制。教師應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自信心、道德品質和健全的情感等促進自我期望的發展,形成良好的人生心態。
選項D,認知發展模式是當代教育理論中流行最為廣泛,占據主導地位的德育學說。它假定人的道德判斷力是按照一定的階段和順序從低到高發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進兒童道德判斷力的發展及其與行為的發生。
體諒模式形成于70年代,是英國學校德育學家彼得·麥克費爾等人創立,風靡于英國和美國。體諒模式把道德培養置于中心地位。故本題選B。
4.【答案】C。解析:體諒模式代表人物:彼得·麥克費爾。主要主張:把道德情感的培養置于中心地位。假定與人友好相處是人類的基本需要,滿足這種需要是教育的職責。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學生的人際意識和社會意識,引導學生學會關心,學會體諒。
皮亞杰是認知模式的代表人,拉斯是價值澄清模式的代表人,班杜拉是社會學習模式的代表人。故本題選擇C。
5.【答案】B。解析:該題考查常見的幾種德育模式。
選項A,價值澄清模式認為社會是變化發展的,不能僅傳授某種固定的價值觀點,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分析不同的道德價值,善于在復雜的社會情境中作出明智的抉擇。
選項B,班杜拉的社會模仿模式吸收了認知發展的某些觀點,又與行為主義的合理內容相結合,創立了新的認知——行為主義學說。在德育上,該模式不同意舊行為主義把人看成由環境消極被動決定的傳統觀,認為人與環境是一個互動體,人既能對刺激作出反應,也能主動地解釋并作用于情境。社會學習論認為環境、行為、人這三個主體因素是交互影響的,所以人類學習不是單向的環境刺激——強化——反應的過程,而是包含著人的主體性參與的人與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
選項C,體諒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養置于中心地位。假定與人友好相處是人類的基本需要,滿足這種需要是教育的職責。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學生的人際意識和社會意識,引導學生學會關心,學會體諒。
選項D,認知模式是當代教育理論中流行最為廣泛,占據主導地位的德育學說,它假定人的道德判斷力按照一定的階段和順序從低到高發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進兒童道德判斷力的發展及其與行為的發生。
由題干“認為人與環境是一個互動體,人既能對刺激作出反應,也能主動的解釋并作用于情境的德育模式”體現的是認知-行為思想,是班杜拉提倡的社會模仿模式。故此題選B。
6.【答案】ABD。解析:本題考查德育過程的基本規律。德育過程的基本規律有:(1)德育過程是促使學生的知、情、意、行互動發展的過程;(2)德育過程是組織學生的活動和交往,統一多方面教育影響的過程;(3)德育過程是促進學生的思想品德內部矛盾積極轉化的過程;(4)德育過程是一個長期性、反復性、逐步提高的過程。
選項A,材料中小志遲到的現象重新出現,表明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長期和反復規律,必須長期抓,反復抓,抓反復。
選項B,青少年學生身心發展還很不成熟,常常表現出獨立性與依賴性,成熟性與幼稚性的矛盾中,他們有著獨特的生理、心理特點和社會要求,他們的模仿性強,可塑性大,上進心強,容易接受好的影響,因而這一時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時期,從另一方面看,由于他們缺乏知識經驗,認識又具有片面性,進步又具有反復性,其發展具有雙向性,又是思想品德教育最困難的時期。材料中小志既有進步之處,又出現反復性,表明其發展具有雙向性。
選項C,個體品德發展不是直線上升,而是會經歷一個迂回曲折、甚至暫時倒退的過程,因此出現倒退是正常的,而非反常的。
選項D,學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展要經過長期地、反復地、培育和教育,因此,對待小志這樣的學生,需要持之以恒、耐心細致。
綜上,C選項不符合題意,答案為ABD。
7.【答案】ABCD。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德育的主要內容。
我國學校德育內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包含以下具體內容:(1)愛國主義教育——德育的永恒主題;(2)理想教育;(3)集體主義教育;(4)勞動教育;(5)人道主義與社會公德教育;(6)自覺紀律教育;(7)民主與法制觀念的教育;(8)科學世界觀和人生觀的教育。
綜上所述,選項A、B、C、D均與題意相符,故本題選A、B、C、D。
8.【答案】√。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嚴格要求與尊重信任相結合的德育原則。嚴格要求與尊重信任相結合原則是指在德育過程中,教育者既要充分尊重、信任學生,又要向學生提出合理要求,以社會主義思想準則和品德規范嚴格要求他們,通過二者的結合促進學生良好品質的形成和發展。嚴格要求與尊重信任是辯證統一的,是制約德育效果的兩個相輔相成的必要條件。沒有尊重信任的嚴格要求容易造成學生情感上的障礙、行為上的逆反;缺少嚴格要求的尊重信任容易造成學生放任自流、自以為是。尊重信任是對學生嚴格要求的基礎和前提,嚴格要求是對學生尊重信任的真誠體現。故本題說法正確。
9.【答案】√。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德育的途徑。德育途徑是指學校教育者對學生實施德育時可供選擇和利用的渠道,又稱為德育組織形式。我國學生德育的途徑多種多樣,主要有政治課與其他學科教學、社會實踐活動、課外活動與校外活動、勞動、共青團及少先隊組織的活動、班主任工作、校會、班會、周會、晨會、時事政策學習等。其中,德育的基本途徑是思想品德課與其他學科教學。因此,本題說法正確。
10.【參考答案】
根據材料中陳哲的情況,首先會采用說服教育法。說服教育法是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使學生提高認識、形成正確觀點的方法。“我”會與陳哲進行溝通,向他講明道理,疏導他的思想。在教育過程中,以表揚為主,堅持正面教育,告訴他天資聰慧,有獨到見解,知識的吸收理解能力都很強,只要認真聽課成績一定會有所提高。
其次,在尊重的基礎上,還要善于運用紀律來約束他。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導、說服教育、啟發自覺,調動學生接受教育的內在動力,又要輔之以必要的紀律約束,并使兩者有機結合起來。“我”會告訴他上課做小動作不僅會影響自己的學習,也會干擾其他同學的學習,擾亂課堂秩序,這樣會導致其他同學的反感,并且如果再有這種行為將會受到相應的班規懲罰。
再次,要注重教育的一致性和連貫性。德育工作中應主動協調多方面的教育力量,統一認識和步調,有計劃、有系統的發揮教育的整體功能,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品德。具體要求有:充分發揮教師集體的作用;爭取家長和社會的配合;保持德育工作的經常性和制度化,處理好銜接工作。“我”會與陳哲的家長取得聯系,告訴家長陳哲在學校的行為和學習情況,與家長充分配合,做好銜接工作。同時要告誡家長,打罵孩子的行為和過分溺愛都是不正確的,希望能夠正視陳哲的問題,對陳哲的家庭教育給予相應的指導,促使其父母建立民主型的教養方式,讓陳哲在家庭教育的配合下能夠得到更大的改善。
最后,正確使用強化規律來矯正學生的不良行為,塑造學生的良好品行。正強化:給予一個愉快刺激,從而增強其行為出現的概率。負強化:擺脫一個厭惡刺激,從而增強其行為出現的概率;在上課過程中,如果陳哲良好的課堂行為,教師就需要及時表揚和獎勵他,給予其自信和支持,強化他這種積極行為。
(責任編輯:李明)
推薦課程
隨機推薦
- 1 2023江蘇南京江寧區教師招聘報名入口(2022年12月18日至21日)
- 2 2022湖南益陽市赫山區招聘中小學教師118人資格審查
- 3 2022湖南益陽市赫山區招聘中小學教師118人報名時間_報名地點
- 4 2022湖南益陽市赫山區招聘中小學教師118人報名條件
- 5 2022湖南益陽市赫山區招聘中小學教師118人面試時間_面試內容
- 6 2023山東教師招聘統考時間是什么時候
- 7 2023江蘇南京市江寧區招聘教師228人公告
- 8 2022湖南益陽市赫山區招聘中小學教師118人筆試時間_筆試內容
- 9 2023河南濟源招聘國家公費師范畢業生80人公告
- 10 2022湖南益陽市赫山區招聘中小學教師118人職位表
